“没想到我们2018年在贵州瓮安职校发起的民族地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调研活动,已经持续了整整6年,足迹遍布新疆、云南、湖南、广西、贵州、湖北等6省(自治区)。”翻阅着1.5万字调研报告、近8万字访谈文稿,调研团队第一届学生负责人、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、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梁高阳感叹说:“作为一名曾经的职教师范生,现在的职业院校教师,我很自豪曾经组织参与过这场调研。”

近日,由湖工大职师学院学生团队所著的《民族地区中职学校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——基于6省(自治区)职业学校的调研》这一调研报告已经成文,并被湖北省宣恩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、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采纳。
“报告不仅利用三角互证法让一手访谈资料更加真实准确,更利用实证分析探索民族地区职教师资建设历程。”团队现任学生负责人、202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(职教师资班)专业本科生余亦舒同学对于报告如数家珍。她介绍说,报告凝练了地域限制与资源匮乏、民族文化与专业融合不足等核心挑战。根据挑战,报告提出了立法、民族文化融合与特色专业开发等方面的建议。

“调研缘起于2017年在贵州瓮安职校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。作为未来职校教师的职教师资班本科生们,发现当地‘双师型’教师数量不足、师资队伍结构不稳定等问题。回校后,梁高阳等同学便开始策划民族地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调研活动,并于2018年暑假正式启动调研。”团队指导老师章莹回忆起6年前团队组建时的点点滴滴,她说,一眨眼6年过去,调研的接力棒传递过6届学生,有幸的是我一直在。

“时间跨度长,历经学生多,部分纸质问卷保存不当无法辨认、电子数据细节损毁。”余亦舒说,团队成员从未放弃,像“文物修复师”一样,认真求证、不断筛选、严谨核对,尽可能多地还原纸质问卷与电子数据的内容。
除此以外,山路晕车、跋涉辛苦、离家遥远、易被拒绝等困难也都被团队成员一一克服,完成了调研。
余亦舒说,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弟学妹即使知道不容易,也愿意加入我们团队,让这场调研的青春接力持续一个又一个6年,让这次发声的长度广度蔓延不止这6省(自治区)。
通讯员:杨辉、胡思懿、胡翱
责任编辑:周治涛
原文链接:https://news.hubeidaily.net/hbrbsharenew/news_detail/5/3893363/3525701/0?w=1744943322767&uik=cazoShYM&share_plat=wechat&sec=b30e8a9f&contentType=5&historyback=1